的局限,其一是重实用,轻理论。轻视理论探讨,使科技在□经闭历卷一定的发展之后很难跃入新的水平。比如
天文学,古代人观测天象,主要是应用于政治需要或者王朝的更替,而一直未能进入哲理推理和科学抽象的殿堂。其二,重
印象,轻分析。中国传统科学的辩证思维方式,使中国古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满足于通过直觉得到总体印象,而不
习惯于作周密的、详细的分析。所以,重实际应用、轻理论探讨;重整体综合,轻个案分析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方法,使中国
古代科技没有顺利地转向现代科技,除了中医学至今尚属科学之外,其它科技都已被近代科技所取代。(2)重政轻技,重道
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重政轻技就是重视政治轻视科技。中国是一个文化政治化倾向非常强烈的国家。可以说,从古至今,
推崇政治。重视作官,鄙视技艺,轻视学问,成为整个国家的时尚。如明末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因与功名无关而很快
失传,在日本却发展成为“天工学”,用以指导他们的科技发展。重道轻器,就是重视宏观之道的探索,重视事物总体特质、
事物与环境关系的探求,而轻视一事一物具体形质的研究。轻视社会生产领域具体器物、具体技能的研究。(3)封建制度的
扼制。封建专制制度对科技进步的束缚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知识分子热衷功名仕途,科技人员社会地们低下在
中国古代有成就的科学家当中,几乎都是社会地位低下、淡于名利、安于贫贱的知识分子,精通医术的华佗被曹操所杀就是
一个证明。唐朝僧人张一行淡薄名利,不愿与武三思之类为伍,只好跑到河南嵩山做了和尚,他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完成
了子午线的测量。二是明清两代的锁国政策、文化专制及其腐败的官僚政治,使得中国近代科技发展渐渐与世界脱节。明清
时期的统治者普遍认为,治国平天下,不需要科技,不需要设备,关键在于修身。
2、试论中国长期流传的饮食文化观念。
我国长期流传的饮食观念主要是:(1)民本思想。是儒家文化的“足食”观,就是让老百姓吃饱。这是稳定社会秩序的一项国策,是最基本的社会问题。(2)节约粮食。勤俭节约是一种传统美德,节约的重要内容是节粮。古诗写盘中之餐“粒粒皆辛苦”,虽然是从来之不易角度讲的,与今日从爱惜自然资源有差别,但仍是强调不要浪费粮食。(3)人格教育。在世界许多民族文化中,家庭教育是从餐桌上开始的。我国则利用饮食培养志向,观察人品,甚至把饮食观与人才观联系起来,这是中国所独有。如把无能者叫“酒囊饭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