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民歌》说课稿
发表时间:2007119154716阅读:170次文章作者:龚雪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音乐学科第一册第二单元《汉族民间音乐》的内容。本部分内容包括汉族民歌及汉族民间器乐两部分,本节课讲述的是中国民歌部分:即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类歌曲的欣赏。《平水号子(川江船夫号子)》属于劳动号子;陕北民歌《赶牲灵》及云南民歌《赶马调》属于山歌;江苏民歌《茉莉花》属于民间小调。2、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我国民歌的类别,并体验其风格,激发他们对民歌的喜爱和学习兴趣。(2)根据中国民歌的不同风格能分辨出民歌的体裁。3、教学重点:了解民歌的分类。4、教学难点;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不同民歌的体裁。二、说教法
中国民歌是一个内容很广泛的题目,范围太大,会让学生不知所云,失去学习的目标。所以,我从分类的角度介绍民歌,内容简洁精练、深入浅出、明白易懂。例如,本课在讲解劳动号子时,
f没有明确它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它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平等互动,共同学习,课堂气氛轻松、和谐。
在生生、师生交流、研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活了,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学生的知识在分析研讨的活动中内化,同时他们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整节课学生都在美的环境中徜徉,美的歌声、美的画面、美的语言……他们懂得了在生活中,有歌就有美,有歌就有生机和欢乐;懂得了要有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心灵。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看直观图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不同民歌的体裁特点。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分类,了解不同民歌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目标教学的模式进行。1、前提测评这环节中我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1)学生走进教室时,通过播放《赶牲灵》音乐及东北秧歌场面,使学生走进民歌的氛围之中。
f(2)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民歌,缩短学生与本课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3)通过提问什么是民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