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熟记个体身心发展的5个规律,并理解每一个规律的定义。2学生能将每个规律与相应的教学启示一一对应。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本部分内容,从中体会更多教育学生的方法,改变已有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二、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每一个身心发展规律的定义,以及每个规律给我们的教学启示。其中,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作为重点讲解。三、教学难点顺序性和阶段性的区别、不平衡性与个别差异性的区别等是本部分内容的难点。四、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所学章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得知学校教育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五条规律,从而引出本部分内容,同时介绍说明本部分内容的知识框架、从而使学生初步建立对该内容的整体感知。二讲授新课具体讲解会按照五条规律的先后顺序,由浅到难,循序渐进的讲解。先让学生对这5个规律的定义有个整体感知,接着通过提问及举例的方式帮助学生消化相关知识,理解所学内容。1顺序性的讲解:会分别从身体和心理方面举例子:身体方面的例子会设置两个问题。问题一:胎儿在母体发育过程中先发育什么学生一般会回答出错,接下来可以具体讲解身体发展的顺序:小孩一般先发育心脏,然后再发育四肢,即由中间到四肢的顺序。问题二:结合图片提问学生,小孩出生后,大动作会怎样发展这个问题学员基本都会回答正确,可以顺其自然的进行讲解:先会翻身,后会爬,再会坐,接着坐,最后才开始走和跑。问题三:结合图片提问学生,小孩出生后,神经系统会怎样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得出,人的神经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遵循一定的顺序而不断趋于成熟。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孩子的身体发展是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的。心理方面的例子也会设置两个问题问题一:小孩出生后,首先具有的是情绪还是情感这个问题学生一般会答对,简单解释一下即可:小孩刚出生就会哭闹,这就是情绪的体现,与爸妈等亲人在一起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情感。由此判断出,先有情绪,再有情感。问题二:小孩先具备机械记忆还是意义记忆这个问题学生也基本能回答出来。接下来可以举例进一步解释:两三岁的小孩有的能背诵很多唐诗,但很容易忘,这是机械记忆。孩子上学后真正学习并理解了诗中的意思,便不容易遗忘了,这便是意义记忆。接下来总结一下,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