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
【名师精选试题,值得下载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题八咏楼①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注:①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绍兴四年九月,李清照避难婺州。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千古风流八咏楼”,可以说写尽八咏楼之气魄,笔调轻灵潇洒,比摹真写实更为生动传神。B.三、四句采用对比手法,主要以“三千里”之遥和“十四州”之广极力写出婺州地位之重要。C.“水通南国三千里”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婺州水道非常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D.作者非常重视文字技巧,气势恢宏而又宛转空灵,这样写来,有助于作者作品风格的多样化。解析:B项,“对比手法”表述错误,主要是对仗的手法。故本题选B项。答案:B
f2.有人点评此诗歌“愁肠中充满豪气和壮阔”,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要从“愁肠”和“豪气”“壮阔”两方面把握,了解著名词人的词派作风和生平事迹,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李清照的诗词中后期围绕时事和国难抒发了爱国词人的忧愁,对偏安朝廷的讽刺。而从“千古风流”“三千里”“气压”“十四州”等词语中又能感觉到豪放派的豪气和壮阔。
答案:①从思想情感上看:不同于李清照其他诗词悲叹身世,情调感伤的哀婉凄美,此诗感时咏史,情辞慷慨,“江山留与后人愁”写出了诗人愁肠百结,心忧国事,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哀叹宋室之不振;更是对割地赔款、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的讽刺。②从用词上看:“千古风流”“三千里”“气压”“十四州”等词凸显壮阔的诗歌意境,以豪气和壮阔的意境展现作者心忧天下的内心愁苦。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淡黄柳姜夔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②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f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③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①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乔,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肥的情人。
3.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