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惩罚教育
合肥市第七十中学徐飞
近年来,赏识教育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家长的广泛推崇和运用。赏识教育以人性为基础,通过发现孩子的优点,欣赏孩子的优点的教育方式能有效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孩子的成功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赏识教育也同样有它难以避免的不足点,尤其是和当今我国独生子女占大多数这一点联系起来后,就更加地明显。现在,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说他们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不为过。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一味的赏识只会让他们走向自负,更加不能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更加狂妄、放任自流。“惯子如杀子”,这是我们都明白的道理。我想这句话,放在班主任工作中也同样适用。因而,班主任工作中根据学生不同的个体特点实施适当的惩罚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里所说的惩罚绝不等同于体罚,它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施罚使犯错者身心感到痛苦,不损害受罚者的身心健康。在班主任工作中,对过于调皮的孩子实施必要的惩罚教育有着赏识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惩罚可以使学生懂规矩、明是非;惩罚促使学生改过;惩罚有激励、教育和改进的作用;惩罚有利于维护集
f体的纪律。惩罚教育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受到惩戒,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它的目的是教育,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笔者以为运用惩罚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罚中有爱教师,是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热爱学生、关爱学生应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全过程。我们在对学生实施惩罚教育同时应始终牢记自己是在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而不是自我对学生问题行为强烈不满的宣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时常会因学生的调皮、学习倒退、违纪等不良行为而埋怨、急躁甚至是暴怒、失态,进而会在实施惩罚教育过程中因带有强烈的自我宣泄倾向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严重的还有在无意中将对孩子的惩罚教育变成了体罚或变相体罚。我们班有一个小男孩叫小童,他上课时注意力十分不集中,总是喜欢在桌子上乱涂乱画,即使是在作为班主任我的课堂上也毫不收敛。我在课堂上多次提醒他,甚至曾经愤怒地让他站着上课。然而,结果是令人沮丧的。小童学会在课堂上和我“打游击”,我提醒他的时候他就会停下来,我接着上课的时候他就会接着自己在桌子上的“伟大事业”。反反复复,我们双方都疲惫不堪。我开始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