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概念解释
第一章绪论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和团体从事生产、交换以及对产品和服务消费的一种社会科学,它研究怎样最佳使用稀缺的资源以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2.宏观经济学:把整个经济总体(通常是一个国家)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出许多经济理论。首先,它研究诸如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收入、一国的货币供给等这些具有总量性质的经济变量。另外,整个经济活动有许多是由无数个体活动组成的,比如一个国家有许多私人和企业及政府单位从事投资活动,每个人都要消费,多数人都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储蓄。宏观经济学并不研究上述个别经济行为,而是根据它们不同的属性从总体的角度进行研究,即总投资活动、总消费和总储蓄活动等。再次,宏观经济学还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重要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社会失业、经济危机周期等。3.微观经济学: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从而产生的许多经济理论。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大体上可归为三类:一是个体消费者的经济行为,例如某个消费者用他的收入购买什么样的消费品;二是厂商的经济行为,例如在不同条件下究竟生产多少产品,对该产品定什么价;三是资源拥有者的经济行为,例如劳动的供给,从而产生出工资理论。4.实证经济学:用理论对社会各种经济活动或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它要说明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它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的问题。5.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概念解释
1.需求表:根据购买者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市场中按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所愿意并能够购买的量所列成的表。2.需求量的变化:当购买商品的数量因价格的变动而朝相反方向变动。3.需求的变化:当其他条件发生变化时,使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数量发生的变化。4.供给表:根据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市场中按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所愿意并能够供给的量所列成的表。5.市场均衡:在某段时间内,某市场中商品需求量正好和相同时间内商品供给量相等。6.均衡量:市场均衡时的商品数量。7.均衡价格:市场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时的价格。8.均衡点:供求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点。9.稳定均衡:一旦价格偏离均衡点,最终都会回到原来的均衡点上。10.不稳定均衡:一旦价格偏离原来的均衡点,则越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