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2、了解《战国策》及相关知识,把握古代记叙散文特点。3、理解分析荆轲、太子丹、秦武阳等人物形象。4、掌握古代记叙散文塑造人物形象手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大背景中观照荆轲刺秦王的故事。2、引导学生提要勾玄地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张目举,提高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3、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代散文简洁、精炼、细节传神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理解领会荆轲不畏强暴、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2、引导学生领略英雄的才华与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分析荆轲人物形象及其刺秦王的行为2、积累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1、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2、领会古代记叙散文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教学方法】1、讲解法2、自主合作法3、诵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
f完整版《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诸多风流人物之中,有一位仅有短短两句吟唱,而这两句却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中透露出无限的悲凉和对人生的留恋,但荆轲仍然一无反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许多英雄就这样永远地走入历史深处。今天,让我们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雄的足迹,倾听历史的回音。(板书课题)
二、【《战国策》简介】
多媒体展示,学生齐声朗读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著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背景简介】
多媒体展示,教师简述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