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网络基础知识
1、终端:把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CRT控制器和键盘,无CPU内存,称为终端。2、通信子网: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分为点对点通信子网和广播式通信子网,其组合形式:结合型、专用型和公用型。3、资源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4、协议:两个主机间通信时对传送信息内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应答信号都必须遵守一个共同的约定。5、网络体系结构(抽象概念):将协议按功能分成了若干层次,如何分层,以及各层中具体采用的协议的总和,称为网络体系结构。6、网络:一些结点和链路的集合。7、计算机网络:相互联接、彼此独立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8、成为计算机网络条件:(1)至少两台计算机互联;(2)通信设备与线路介质;(3)网络软件,通信协议和NOS。9、计算机网络分类:(1)拓扑结构(结点和链路的几何形状):总线状、环状、树状、网状、星状和混合状;(2)按覆盖范围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远程网)和互联网;(3)按逻辑结构分外层用户资源子网(负责数据处理、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内层通信子网(负责数据转发)。10、计算机网络组成:(1)结点(站),指网络中的计算机,分访问结点和转接结点;(2)线路:两个结点间承载信息流的信道,分有限信道和无线电信道;(3)链路:从发信点到收信点(即从信源到信宿)的一串结点和线路。链路通信指端到端的通信。11、OSIRM七层协议模型:(1)物理层通信在信道上传输的原始比特流。(2)数据链路层:加强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的功能,使之对网络层呈现为一条无错线路。要解决问题:流量控制(和出错处理同事完成)、双方数据帧竞争线路的使用权问题(双向传输数据时)、共享信道问题(在广播式网络中,用介质访问子层来专门处理)。(3)网络层:子网运行控制(确定分组从源端到目的端如何选择路由)、拥塞控制、记账功能、异种网络互连问题。(4)传输层:从会话层接收数据,并且在必要时把它分成较小的单元,传递给网络层,并确保达到对方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传输层使会话层不受硬件技术变化的影响。真正的从源到目标“端到端”的层。(5)会话层:允许不同计算机上的用户建立会话关系。管理会话、会话服务同步。(6)表示层:以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