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2.了解《战国策》。【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德育目标】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1.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2.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第1课时
一、导语设计“人贵在自知。”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来寻找答案。引导学生巩固《战国策》相关知识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四、思读课文,理清思路,背诵课文1.研习第一自然段提问: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明确:与徐公比美。提问: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明确: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提问: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明确:“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镜”,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
f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2.研习第二自然段提问: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明确: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学生补充: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邹忌紧扣“私”“畏”“求”三个方面以亲身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