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44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一、课标要求(包括对市指导意见的修订建议)
课标要求: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市指导意见:(第27页第8点)1能用一次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若遇到分段函数,不必要求用一个综合的解析式表示);2能根据实际问题情境画一次函数的图象;3能结合一次函数的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的能力,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合情推理)的方法。修订建议:1第3点的表述不通顺“能……的能力”,可改为“培养……的能力”或“形成……的能力”。2第27页第9点的第3点,也存在同样问题,且第2点与第3点的内容重复。3课标对不同函数的应用要求不同,“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能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可见对一次函数的应用要求最高,学生应该掌握到何种程度,能否在指导意见中略加明晰。
二、课时划分(根据所在学校教学情况确定)《教师用书》计划课时:2课时建议:为更有效的掌握“选择方案”中的三类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培养数学结合思想,规范解题,可依学校实际调整为每个问题1课时,共3课时。每个问题的特点如下:问题1:两个函数,当自变量取相同值时,比较各函数值大小;问题2:一个函数,当自变量取不同值时,比较对应函数值大小;问题3:一个函数,题目中数量关系多,并且互相制约,若恰当选择自变量,能用含自变量的式子表示其他相关数量,进而列出函数解析式。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主要例题、主要练习(按课时设计)1、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巩固一次函数知识,能灵活运用变量关系列出相应关系式。(2)基本技能:理解方案选择,关键是比较函数值的大小。(3)能力要求: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有机地把各种数学模型(方程、不等式等)通过函数统一起来使用。(4)数学思想:体会数学建模思想,能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解决问题。
f2、重、难点分析(包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策略)重点:建立函数模型;灵活运用函数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第一课时:在两个(或多个)函数中,选择最优方案,关键是当自变量取相同值时,比较各函数值大小;第二课时:在同函数里,选择最优方案,关键是当自变量取不同值时,比较对应函数值大小;第三课时:(一个函数)在数量关系多,并且互相制约的题目中,恰当选择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