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建设情况报告
泸西县是国家57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是云南省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多年来,泸西县委、县人民政府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和上海市徐汇区及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无私帮扶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列入国家扶贫攻坚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机遇,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领导,明确权责,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强势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加快了泸西扶贫开发进程。形成了县、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部门努力工作,各单位无私帮扶,全社会共同参与,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奋发图强,苦干实干的良好氛围。
截止201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488元,比2016年的1885元增加1603元,农民人均有粮368公斤,比2016年的288公斤增加80公斤。通过全县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使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基础产业得到发展,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贫困面大幅度下降,贫困面貌有了明显改观。达到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群众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按照
欢迎浏览本文,我们致力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范有不足之处敬请出指正谢!
f国家2016年860元的贫困线标准,全县86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从2016年的万人下降到2016年底的万人,5年解决了万人的温饱问题,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贫困村特点我县辖五镇三乡,有81个村委会,5社区,486个自然村,830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截止2016年,我县深度贫困村还有134个自然村,涉及40个村委会。按照国家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为贫困人口的新标准,目前我县仍有万贫困人口。贫困村的最大特点就是贫困,结合我县实际,贫困村的主要特点为:一自然条件恶劣、返贫现象突出泸西地处云南十大高岩溶地区之一,岩溶发育,干旱缺水,石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枯竭,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贫困山区耕地都是山坡地,广种薄收。过去靠山吃山,现在是山穷水尽。泸西区域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每年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冰雹、大风、洪涝、干旱、低温、冷冻、各种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频繁的自然灾害是导致泸西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贫困群众抗御自然灾害和开展生产自救的能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