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过程;理解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搜集与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中国历史上有关土地问题的史实,培养学生纵向联系历史知识的认识和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认识到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土地改革的开展、土地改革的意义。难点:土地改革的背景。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两部分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和土地改革的意义。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在它的指导下,土地改革在全国展开,并于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一部分内容与本单元前两课也有密切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斗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它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是新中国政权得以巩固的重要基础。同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图示法等。
f教学准备教师:视频、图片、课件等。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猜一猜,图
中的农民在做什么。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设置,激
导入新课
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
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
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
学生猜一猜。
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
巩固政权,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
那怎么才能得到这些农民的支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
法》的实施
展示材料,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回
培养学生获取
想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的情况如答问题。
有效历史信息的能
何。怎样改变这种状况?
力。
探究新知授新课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土地改革的时
学生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