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万亩,人均耕地174亩。多年来该地区有30的耕地和50的非耕地是由镇、村两级组织直接经营的,使开发具有可控性。武湖地区湖泊众多,沟渠纵横,水资源丰富。(三)良好的开发基础
f武汉生态农业园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温光同季,雨热同期,无霜期长,农业发展的潜力大。目前,武湖地区农业生产以水产、蔬菜等鲜活副食品为主,1997年水产品产量为076万吨,蔬菜11万吨,牲猪出栏345万头,粮食331万吨,棉花022万吨,工农业总产值763亿元,人均纯收入2748元,建设生态农业园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近几年,武湖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众多的投资者看好。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开发方针建设武汉生态农业园的指导思想是:根据都市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以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为基础,以农业高新技术为支撑,以设施农业为依托,以观光旅游农业为特色,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优质高效为目的。通过重点项目带动,完善设施功能,实现区域内主体产业特色各异、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使武汉生态农业园成为集农业科技、观光旅游、工程设施、农田水利综合开发、乡村建设等多种示范模式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样板”区。武汉生态农业园的发展目标是:未来5至10年,初步成为设施功能齐全、区域布局合理、科技水平先进、自然环境优美、观光特色突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农业“样板”区,成为全市渔牧结合集约养殖区、都市农业示范区、郊野休闲观光区、农田水林路综合开发区,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武汉生态农业园的开发方针是:在该区域实行多种形式、多种模式的开发,鼓励和引导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形成多元化投入开发的格局。一是组织业主开发。主要是鼓励和支持业主按高科技、高起点、高规格的要求,进行连片开发,从而带动产业发展。二是市、县共建,分级开发项目。市里的项目由市里负责组织实施,县、乡的项目由县、乡负责组织实施。三是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开发,多渠道投入。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合资、独资、股份合作、补偿贸易等多种方式,广泛招商引资,充分调动县、乡、村、农民及社会各界建设武汉生态园的积极性。三、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和基础设施建设武汉生态农业园规划于黄陂和新洲两县的南部地区,范围包括黄陂县的武湖农场、大潭原种场、三里桥乡、六指镇和新洲县的阳逻镇、周铺镇的部分分村组。面积1524平方公里(2268万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