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北京林业大学
题目: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现状及的治疗进展
姓名:学号:班级:院系:
f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现状及的治疗进展摘要自从
1966年发现乙肝病毒(HBV)以来,我们对于乙肝病毒的了解越来越深刻,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世界上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除了可导致每年大约50000病人由于急性感染而死亡之外,乙肝病毒可致3亿5千万病人慢性感染。肝硬化和肝癌是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最重要的远期后果,可导致每年大约470000病人死亡。虽然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在不断的被发现,但是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仍不断发生。
关键词:
乙肝病毒急性感染慢性感染
前言
乙型肝炎是我国感染人数最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目前,我国约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3万人。乙型肝炎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发展,将会演变成为肝硬化和肝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寿命缩短。日前对于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国内外厂泛的共识是通过药物治疗长期或持久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控制疾病的进展,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本资料就近年来抗乙肝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评价作一综述,以期增进乙肝药物治疗的效果。
正文
流行病学如同丙型肝炎病毒一样,乙肝病毒是通过非肠道途经传播的。乙肝病毒感染后的慢性化与感染的年龄有关:对于婴儿和年龄小于1岁的儿童,其感染乙肝病毒后发生慢性化的危险性是90%;对于年龄在1-5岁的儿童,其感染慢性化的危险性为30%;对于年龄在5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其感染慢性化的危险性则
f降低为2%。世界上不同地区乙肝病毒的流行率不同,流行率比较高的地区有东南亚地区、非洲、南美洲的赤道区域等。不同地区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也不尽相同:围产期垂直感染以及儿童时期的感染是亚洲地区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经;在非洲大部分的乙肝病人是在童年时期通过水平传播患病的;在西欧及美国等工业化地区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体液等方式传播的;在东欧地区则与医疗器械的重复应用以及不适当的消毒方法有关;大约有30%病人的传播方式不清楚。我国是乙肝高地方性流行区,据2002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一般人群中HbsAg流行率为909%,估计约11亿人为慢性HBV感染,占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的13。其中慢性乙肝约为2000~3000万例。全国每年死于与乙肝相关肝病约30万例。虽然我国属于HBV高地方性流行区,但各地一般人群的HbsAg流行率分布并不一致。其中以河南、湖北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