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先学后讲”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是在学生知识建构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从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没有人辅导他们的学习,学习习惯很差,课前预习习惯就更谈不上了。对于这类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具有更大的难度。在这里,我以中年级学生为例和大家交流,我们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的。
一、想一想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学习语文也一样。学生预习
课文时,可以根据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预习。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寻找问题的答案。想想思考题,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的。
首先要“确立预习任务,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方法”我们依据第一学段的课程准要求,确立了课前预习的主要任务是:⑴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划出词语。⑵拼读圈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看清笔顺,想想记忆字形的方法。⑶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4)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把这个预习任务打成小纸条,每生一份,要求孩子们贴到语文书的第一页,这种预习是按照要求一步一步预习的。要想帮助孩子们理清预习的步骤和
f达到要求,我们还要上23节课内预习指导课。比如:我在上《观潮》这篇课文时,预习要求:查一查钱塘江在哪个省?钱塘江的地形有什么特别什么叫天下奇观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天下奇观的?”
上课时,老师对这些问题逐一检查,以达到学生熟悉课文的目的。在教学这课的生字时,我先让学生回忆记忆字形的方法,因为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很多学生经过一个暑假,把这些识记生字方法都忘了。首先,老师带领同学们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记忆字形的方法。有加一加、减一减、换部件、比一比、组词法、猜谜语等,再来观察不同的字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识记,有的孩子在课前预习时就记下了好几种识字方法和大家交流。然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课前预习提示进行预习,在自主预习十课左右后,学生就可以脱离预习提示进行课前预习了。
二、做一做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还应做到:(1)熟悉作者。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2)了解背景。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