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旅游会展、文化创意、商务服务、商贸流通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形成“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补充”的产业结构和具有南京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0年,全市第
10
f三产业的比重超过60。第39条产业发展策略按照“集中集约、优化整合、差异发展”的原则,加强主城工业用地布局的优化调整,引导新增工业向省级以上开发区集中,加快工业园区发展转型,引导产业的集群发展和合理布局。主城利用传统工业退出的机会,在提升医疗卫生、商业贸易等服务业发展质量的同时,积极发展金融保险、商务会展、研发设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副城在完善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城、新市镇结合公共活动中心,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第40条布局原则优化和调整全市产业布局。主城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副城和绕越高速公路以内的新城、新市镇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绕越高速公路以外的新城和新市镇依托产业园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形成“圈层式”的二三产业布局。结合城镇之间的绿色开敞空间发展旅游休闲和现代农业。第41条工业全市构筑产业相对集中、层次分明、相互支撑的十二个工业板块,形成产业分工明确、功能定位合理、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1、以六合经济开发区、大厂钢铁产业区为主体,整合雄州工业园、中山科技园形成六合工业板块,贯彻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思路,重点发展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研发设计以及服装玩具等产业。2、以南京化学工业园为主,整合瓜埠台商工业园和红山精细化工园形成化学工业园板块,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污染排放少的现代化工产业和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化工园区”。玉带片区位于主城及仙林副城上风向,严禁光气、恶臭以及环保技术难以治理的高污染项目入区。3、以浦口高新区、浦口经济开发区和三桥工业园区为主体构筑浦口工业板块,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4、以桥林工业片区为主体形成桥林工业板块,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5、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整合周边的石化产业基地形成南京新尧高新技术板块,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6、以龙潭物流园和三江口工业园、栖霞经济开发区为主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