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选择题(130每道题一分共30分3140每道题二分一道共20分)共50分
1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A组织液B淋巴C组织液和淋巴D血浆和组织液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尿素、神经递质、氨基酸
②麦芽糖、O2、葡萄糖
③葡萄糖、抗体和胰岛素
④丙酮酸、呼吸酶、糖被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4连续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战士,内环境依然能保持稳态,其调节机制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5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A糖类
B脂质
C蛋白质
D核酸
6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上长出了青霉,细菌与青霉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
B.互利共生C.竞争D.种内斗争
7果树栽培中,剪去顶芽可促进侧芽发育,提高产量。其原理是
A提高植株的呼吸速率
B增大侧芽生长素的浓度
C解除顶端优势
D保持顶端优势
8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
B.皮肤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浆细胞
B.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消灭入侵的病菌
D.记忆细胞是由浆细胞分化产生
10最近国务院关于我国人口发展报告指出,205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
出现负增长。这一预测的主要依据是A.人口数量B.人口密度C性别比例
D.年龄结构
11在西部大开发中,对部分耕地“退耕还草、还林”,在这个过程中农田的演
替属于
A.初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
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
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f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牧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13右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其中E表示感受器、A表示效应器。以下叙述中正确
的是
A.①处进行电刺激,则在A、E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
B.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②处进行电刺激,则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
D.①处进行电刺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