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善良》王蒙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4.启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难点
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指导学生安排时间预习课文,排演短剧《善良归家》。
二、导入1.请同学们用两分钟写出一个人最宝贵的五种品质,引出“善良”。2.观看短剧《善良归家》请同学们抒发感想。
三、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1.运用议论文提炼论点的方法,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明确:我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2.根据议论文基本结构,理清本文思路。明确:提出问题(第14自然段):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着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第511自然段):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表明观点(第12自然段):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四、重点研读(一)研读第一部分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
1
f出来的?明确: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是
否有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二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体
现出作者的反对态度。2.作者是怎样层层追问的?明确:层层追问如下:那些需要帮助、等待帮助的人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是恶狼?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不惜将一切视为恶狼,是一种什么疾病?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恶狼?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并非毒蛇恶狼的人,我们成了什么?(这样的层层追问是王蒙语言的一大特点,注意引导学生体会。)3.小结: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一连串
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这种写法叫先破后立。(二)研读第二部分1.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