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者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主要侧重不良问题行为的研究上,且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奎伊等认为问题行为可以分为外向问题行为和内向问题行为两类。外向性问题行为,又叫攻击性问题行为;内向性问
24题行为也叫退缩性问题行为。心理学家吕静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
行为不适三种类型。一是行为不足,包括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如沉默寡言等;二是行为过度,主要是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如经常侵犯他人;三是不适当行为,是指人们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下发生,但在适宜的情境下却不发生,如在课堂上放声大笑。25向往军把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分为弱影响性问题行为、干扰性问题行为、破坏性问题行为三类。弱影响性问题行为对教学秩序的影响很小,并且很大部分不是出于有意的问题行为;干扰性问题行为对教学秩序、教学进程产生了干扰;破坏性问题行为指对课堂教学、课堂秩序造成很严重的干扰,甚至导致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展开的问题行为。26(2)问题行为的处理方式与方法。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各位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思路和观点,提出了较多的策略。施良方认为,一般处理课堂中学生问题行为的方法主要有:暗示控制、提问同桌、运用幽默、创设情境、正面教育。27廖良国在《试论新课堂纪
4
f律管理的基本原则》一文中提出:在课堂纪律管理中,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可以采取以下几步进行:提供情境帮助,使之专心于学习活动。如移走引起分心的事物,调整课堂环境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强化恰当行为等;采取非惩罚性的行为将学生唤回到学习活动中来。如运用幽默的语言艺术予以暗示提醒,让其回答问题、接近控制、提醒学生纪律等;剥夺奖励以减少违规行为。如剥夺奖励、行为矫正等。284课堂教学时间研究时间在物理学上的定义,是事件从发生到结束之间的时刻间隔。顾名思义,课堂教学时间就是在课堂上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所花费的时刻间隔。29在我国,班级授课制是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也是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就。(1)课堂教学时间分类。教学时间的分类研究,起始于20世纪初期,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细化和完善的过程。先后出现了卡罗尔模型、布鲁姆模型、威利和哈尼施费格模型、初任教师评价研究模型等。30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尔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