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针对高层结构而提出的一系列改进措施108110119。
上世纪九十年代,Kasperski(1992)在研究低矮房屋的等效静力风荷载时,重新审视了阵风荷载因子法的不足,提出了适用于刚性屋面的荷载响应相关(LoadRespo
seCorrelatio
LRC)法120121,用于计算其背景等效静力风荷载。LRC法的提出和发展,使得等效静力风荷载的物理概念更加清晰。随后,LRC法被广泛的应用于大跨度屋盖结构等效静力风荷载的计算7196。LRC法的优点是,它利用荷载和响应之间的相关系数来确定等效静力风荷载,这使得求得的等效静力风荷载是实际可能发生的。
在LRC法的基础上,Holmes等人(19961999)建议采用LRC法和等效风振惯性力相结合的办法来表示等效静力风荷载,并且给出了平均风荷载、背景风荷载以及代表多阶共振分量的惯性风荷载一起组合的等效静力风荷载形式122(或称为三分量组合形式)。之后,不断有学者对三分量法提出改进和完善2674597105107。
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多种静力等效方法,下面详细介绍几种主要的方法。
1421阵风荷载因子(GLF)法
Dave
port(1967)引入“阵风荷载因子”(GustLoadi
gFactorGLF)来考虑脉动风荷载对结构响应的放大109,这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得到发展并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成为制定高层建筑风荷载
规范的主要依据。
阵风荷载因子法定义峰值响应与平均响应之比“阵风荷载因子”G来表征结构对脉动荷载的放大作用。作用在结构上以某个响应等效的静力等效风荷载可用下式计算,
pzGzpz
146
式中,pz为平均风荷载,阵风荷载因子Gz由下式确定
G

z


rr
zz
147
2
f其中rz表示峰值响应,rz为平均响应。rz可以表示为:
rzrzgrz
148
其中g为峰值因子,rz为计算得到的某个响应的均方根值。将(148)代入(147),得到
G

z


1

g
rzrz
149
利用阵风荷载因子法来表示静力等效风荷载简单方便,因而在近年来的大跨度屋盖结构抗风研究中应用也很广泛。目前对封闭平屋盖等效静力风荷载的研究一般都采用了阵风荷载因子法。例如Marukawa(1993)针对来流紊流度、屋盖的几何特性和梁的结构特性为阵风荷载因子提供了经验公式123。Ueda(1994)采用同步测压技术研究了梁柱框架结构平屋盖的风振响应124,特别研究了来流紊流对风荷载的影响,提供了比文献123更详尽的阵风荷载因子表达形式。Uematsu根据封闭平坦矩形屋盖的结构形式,把平坦矩形屋盖分为主次梁体系屋盖和空间整体体系屋盖两大类,前者由互相平行的主梁作为承重结构,主梁之间通过次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