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思想交流融合的背景下进行的。中国传统书籍向来以“静雅”为审美核心,鲁迅认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民族的根源。“我想,唐以前的真迹,我们无从目睹了,但还能知道大抵以故事为题材,还是可以取法的;在唐,可取佛画的灿烂,线画的空实和明快,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米点山水则毫无用处;后来的写意画又无用处,我此刻不敢确说,恐怕也许还有可用之点的罢。”鲁迅在其设计中对民族精神的挖掘与倡导,是他面对外来文化与民族传统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鲁迅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大量而系统地整理古籍、抄录古书、并潜心于金石学的研究。鲁迅搜集购买的石刻画像拓片将近六千余,他还在收集的基础上整理编录出《六朝造象目录》、《汉画像目录》、《唐造象目录》等书籍。鲁迅除了喜欢研习汉画拓片,还开始创造性的把一些图案运用在封面设计中去。如他在《论旧形式的采用》当中论述的:“自然,旧形式的采取,或者说新形势的探求……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须熔化于新作品中。”鲁迅对民族风格的追求,是将民族性融入到书籍装帧设计的内涵里。鲁迅先生书籍装帧设计中采用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沉淀,这种民族性的审美价值和审美理论值得我们当代书籍设计者深思。1923年,鲁迅翻译并出版了《桃色的云》,这是一本童话集,在设计中鲁迅将汉画像中的人物形象和纹饰放在了封面设计中、并用了传统的云形图案组成条状放在封面的偏上位置,把书名中的流动感觉用象征性的手法表述了出来,具有极强的装饰韵味;而后于1926年6月出版的《心的探险》中,封面设计也采用了汉代的动物图腾作为设计主题,图案从上到下铺满封面,这是一种对传统纹样借鉴的新颖尝试;出版于1927年的《华盖集续篇》,他则在封面上面增加了书法和印章,整个设计显得格外生动。鲁迅的艺术审美观是以民族文化为主,外来文化为辅的,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一种设计风格,为刚刚起步的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带来了别样的风情。鲁迅在观看陶元庆的绘画展览时曾说过:“他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魂灵就是民族性。”这段对别人绘画的评价其实也正是他自己对于中国书籍设计民族化问题的根本观点,把外来的所有优秀文化转化为本土设计中的“新的形”和“新的色”、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这也正是当代设计家们所追求的境界。【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f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