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药物平肝潜阳。众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之功效。
3、治疗血瘀眩晕者,则以补气为本,兼以活血
气为血之帅,气虚不能行血,致络脉瘀阻,瘀血停留,络脉不通,气血不能上荣
于头目,脑失所养,致眩晕时作;瘀血阻遏,脉不舍神,心神失养,故可兼见健忘,
失眠,心悸;王清任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杨
士瀛谓“:瘀滞不行,皆能眩晕。”。针对此类患者,亦以补气为本,多用四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为基础,以补中益气,使气旺血行;同时随证加减川芎、桃仁、赤芍、红
花、丹参等药物以活血化瘀,使得瘀血得去,清气得升,而眩晕自止。
签名:
2014年月日
年月日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每月心得
起止时间:2014年月日至2014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
指导老师姓名
本月跟师临证(实践)主要病种(内容):
水肿、喘证等
本月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不少于1000字。可附页)
跟师心得
附子的应用心得
附子大辛大热而有毒,在临床应用中尤需谨慎,但其既为辛热纯阳之品,上助心阳,中补脾阳,下壮肾阳,又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既能治疗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阳痿等,对脾肾阳虚之水肿,心阳虚衰之胸痹、喘证等也颇具疗效。因此在临床上就必须充分掌握它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王老师亦常以此药入方,自跟随王老师学习以来,在其悉心指导下对附子的临床应用也有了一定的心得,现将其总结如下。
有一定毒性的药在应用中除了看症状表现,还必须凭脉象来用药。四诊中,历代名医莫不重视脉诊。唐代孙思邈说:“夫脉者,医之大业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明代徐春书:“脉为医之关键,医不察脉,则无以别证;证不别,则无以措治。医唯明脉,则诚为良医;诊候不明,则为庸妄。”清代吴菊通更是一语中的:“四诊之法,唯脉最难,也唯脉最可凭也。”王老师在临床用药上亦非常强调脉诊的重要性,正
f如其所谓证脉不同,凭脉用药;证有假象,凭脉用药;怪病难辨,凭脉用药;无证可辨,凭脉用药。
使用附子者,其脉诊当属少阴脉证。少阴脉《伤寒论》第281条有详细记载:“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笔者在临床中应用附子体会到使用附子,要符合如下症状:精神萎靡,嗜卧欲寐;畏寒,四肢厥冷,尤其下半身、膝以下清冷;在脉诊中,可扪及如下脉象:脉或微弱(脉形极细,按之若有若无),或沉伏(重按至骨方能按到),或细弱(脉细如丝,无力),或脉突然浮大而空软无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