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交流时不仅要讲究语言表达的方式,还需要传神的目光。一个激励的眼神,信任的眼神,爱的眼神反映出关爱、同情、遗憾、好感、关怀、赞成、反对与支持等等。四真诚地赞扬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不能刻意扮演教师角色,而应将真正的自我表现出来。当学生发挥正常
f的时候,给予鼓励和赞词;当学生发挥不好时,能给予重新思考,继续完善的机会;即使是平常不起眼的孩子,想方设法地找机会表扬,激励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了解你是真诚可靠的人,只有表现出真正要与之分享一切喜怒哀乐情感,学生自然也就乐于将内心的情感与你分享。五平等的对话《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校刘艳美老师认为我们教师要善于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用儿童的心去体验世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兴趣、权利、需求。平等的对话,形成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能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李吉林老师在上《小小的船》一文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在平等交流中教师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六赏识与激励莎士比亚说过:“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于永正老师在课堂上就会时不时握握学生的手,摸摸学生的头,不时以欣赏激励式的语言评价,如“你真会提问题”、“我感到你的拳拳之心!”因此,我校杨霞老师认为在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时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将之放大,给他们以充分的欣赏和鼓励,使学生学出自信,引导学生互相激励,这样的课堂才可能有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汇。七宽容与理解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当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尊重时,他的内心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信心主动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急切地想取得好成绩来报答老师,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和喜爱。尤其对那些弱势的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对他们抱以深深地理解与宽容,就可以化消极为积极,就可以从心灵走向心灵,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帮助者,鼓励者。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我关爱每一个学生,在我的词汇里没有‘差生’这个词。”他总是想方设法创设条件,提供机会,鼓励孩子战胜自我,大胆实践,努力将孩子身上的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