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赞助。这是从营销的角度测算出的五大最有效的品牌接触点,基本上涵盖了各类压力集团,特别是覆盖了消费者了解企业信息的沟通渠道。在国内,最早开始研究品牌接触点理论是许庆瑞(2003)在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由于企业员工、产品、服务、媒体、顾客和竞争者相互之间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接触点,它们构成了一个品牌接触点网络。郑新安(2006)按照消费者认识品牌到最终接受品牌的情感过程把品牌接触点划分为三个层次。孟茹(2005),许庆红(2006),毛菁华(2008),毕小青、郑志强(2008)奚慧,(2008)曾剑秋、,邵长恒(2009)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品牌接触点在实践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涉及乳制品业、零售终端接触点管理、图书发行中接触点管理应用、人力资源中的接触管理、危机管理中信息传递的接触点管理应用以及接触点管理对于电信运营商服务能力提升的研究。目前,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品牌接触点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有形产品上,较少关注服务企业,而在通信领域,系统的研究品牌接触点管理对于通信服务品牌塑造的影响则更少。因此,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对通信服务品牌接触点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寻求各大运营商在全业务经营背景下适应新的激烈竞争
f的有效措施。二、通信服务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动因分析分析通信服务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动因,主要可以从政策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市场竞争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一)政策因素的影响为促进电信业的健康发展,2008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了《三部委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公告指出,基于电信行业现状,为实现改革目标,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此外,公告还指出,改革重组应与发放3G牌照相结合,重组完成后就发放3G牌照。发放三张3G牌照,支持形成三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相对接近、具有全业务经营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4。可以看出,国家电信体制改革的政策将极大的刺激我国通信服务行业的发展,成为中国通信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方针。在电信体制改革重组的大背景下,《深化电信体制改革》不仅为通信服务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各运营商进行品牌市场营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政策性纲领。
f(二)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环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