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2017年第19期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这是一场新的更为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老路既行不通又走不远,必须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激发经济潜力,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开启了一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结构之变。
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指出,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要有历史耐心。在此次考察的新闻报道中,“新常态”一词,在公众视野里第一次出现。两个多月后,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11月,在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新常态”一词进行了系统阐述。“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速度、结构、动力,六个字,三个关键词,勾勒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内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悉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判断。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习近平总书记用“新常态”来定义当下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这当中透射出的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战略定力,扫清了人们思维上的迷雾,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鲜明回答。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带来的是党中央经济工作思路的重大调整。
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继“经济发展新常态”之后作出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它回应了适应、引领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