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区环境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交141冉越201402040105
摘要分析贵州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探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贵州;对策;喀斯特地形
我来自于贵州省,贵州,简称“黔”或“贵”。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桐梓人”,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盘县大洞人”,晚期智人的“兴义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安龙“观音洞人”。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有绚丽多彩的喀斯特景观。贵州相对于全国来说是较落后发展地区,在之前的20年前,工业还没有现在的发达,环境也比现在好很多。依稀记得,小时候经常去的那条河清澈见底,小鱼小虾什么的成群游来游去。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晚上等着大人们从河里电鱼,那意味着一顿丰富的天然无污染的美味。但那时候在河流上方有一家化工厂,化工厂那会可不敢向河里投放工业废料,但当化工厂废料泄露之后,记得河流变了颜色,一大群一大群的小鱼翻了白肚,那时候河流的自我清洁能力比较强,所以就慢慢的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可是随着经济的逐步提升,工厂,公路等的修建,人类对于树木的严重砍伐,后来那条河就越来越容易干涸也容易有洪流,记得死了不少人。但是当时当地的一些部门也没有引起重视,直到现在,河流时不时断流,河里面很难看见有活物,直到现在,依旧没有相关部门关注这个现象。由于贵州喀斯特地貌占全省面积的比重高达73,且地形破碎、山高坡陡、成土速度慢、土层薄,土被多不连续、地表渗漏强、临时性水分亏缺严重、现实生产力低、生态环境稳定性差、敏感性强、环境容量小、土地人口承载力低,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形成石漠化、抗灾承灾能力弱、植被遭受破坏难于恢复等这一系列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持续发展的脆弱性特征,使其成为世界上生态最脆弱地区之一。
1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1荒漠化日益严重
荒漠化指的是在特殊喀斯特自然条件下,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土壤被严重的侵蚀,以至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