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写在自己的纸上,然后按下列指令进行操作:(1)把想好的数乘以5再加10;(2)将所得的和除以5;(3)将所得的商加上所想的数与8的和;(4)将上述结果的一半加5。我随便指定一人报出他最后所得的答数。根据他所提供的数据,我马上猜出了他心中所想的数。学生非常惊讶,同时也非常佩服我,都希望我能告诉他们这个“魔术”的奥秘。后来我告诉他们:你们自己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的代数式知识找到谜底,而且你们还可以设计很多类似这样的游戏。大家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投入了新课的学习。
3实施分层教学,激发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教学效果好坏,关键在能否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注意做到提问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布置分层,争取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1提问分层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不仅仅能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因此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有层次性,对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首先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无论回答正确与否,都要尽量找到其中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增强其信心;对学习能力较强、成绩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f从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讲解题目“求直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图像后,刚看到这道题时,很多同学犹豫着不知道该怎么动笔。考虑到班上有一批学生基础较差,所以分析这道题时,我又补充了好几个问题,如:(1)怎样求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2)请求出直线与x轴和y轴的交点坐标。(3)怎样画出这条直线?需要取几个点?(4)该直线与坐标轴围成了什么样的图形?这样提问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回答问题的机会,而且这些问题层层递进,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得到了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32课堂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知识的作用。在设计课堂习题时,所有习题基本要求一致,但在技巧上可以分不同层次,分别与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首先可以设计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以便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接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