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导语,还是过渡语、评价语,老师都激情饱满,生动形象,为学生体会课文设置了很好的情境氛围。如在指导体会“我”的调皮劲时,学生读得不到位,老师笑盈盈地说:捂得还不够紧,姥姥还可以看得见呢!我看你嘴角带着浅笑,一定以为自己的鬼主意得逞了。这样充满了期待和蛊惑性的语言,学生谁还不愿意来读呢。当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时,老师随机评价:“勤劳、善良的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让学生看“喜鹊登枝”图后,读“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老师随机评价:“发自内心的赞叹”“姥姥剪得好,你读得好,把喜鹊都读活了”课末,老师饱含激情地说:“这仅仅是一幅剪纸吗?不是这分明是我和姥姥之间浓浓的亲情啊!”她用情感拨动了学生心底的琴弦。
老师善于在课文的空白处引导想像,指导说话,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诗性光辉。
f教研组评课记录表
时间081224地点多媒体
课题
小河与青草
执教老师
朱晓皎
评课教师
徐春燕
教学过程:
学习小河与青草的第一次对话
1、指名读小河与青草的第一次对话。2、指导朗读小草对小河说的话。1)指名读小草的话。2)范读。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好象看见河底有什么?3)学生想象描述。3、学习小河对小草说的话。1)做小实验,帮助理解小河的话。2)指名读小河的话,你读懂了什么?3)假如你是小河,你会怎么说呢?4)指名读小河的话。
评课记录:一、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教学环境是作用于儿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不仅有益于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调动儿童的情感参与。这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才会那么浓,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得到语感的训练。二、注重朗读,突出自主
这堂课的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精致,充分体现了低年级课堂的以读导学的教学模式。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读得多,读得透,注意边读边想,读的层次分明。在教学中,先初读,再细读,最后读出感情。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练得也很到位,从词到词组到句到段,学生一步步读好,踏踏实实,教师的表扬,鼓励更是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动力。教学中学生的主动体现得比较充分,教师只起导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理解字词句段,从而有感情地读好。三、设置坡度,化难为易
设置情景来理解词语。低年级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很难理解某些词句。教师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把课文中语句刻意追求的意境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