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摘要: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被认为是营养支持的两大支柱。肠外营养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万能的营养良方。但随着营养支持的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胃肠道功能认识的不断加深,肠内营养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由于其具有价廉、安全、有效、合乎生理、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已成为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1。随着肠内营养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其护理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护理措施也逐渐完善。现就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护理;进展营养的重要性早为人们所熟知无论在传统医学或现代医学中都很强调营养的作用。实验研究证实肠内营养不但有供给营养的作用且能改善肠粘膜的屏障功能。于是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从肠外营养多于肠内营养逐渐转向为肠内营养多于肠外营养2。1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和肠内营养的目的营养支持按营养素进入人体的途径可分为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肠内营养的目的不仅是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维持肠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还可以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加速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促使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使营养物质中的营养因子直接进入肝脏这是单纯肠外营养所不具备的作用3。2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及禁忌症21适应症:由于肠内营养用于临床的时间比较晚所以适应症尚不规范普遍认为当病人因原发疾病或因治疗与诊断的需要无法经口、和不愿经口摄食或摄入的食物不足以满足生理需要且小肠吸收功能尚可耐受时均可采用肠内营养4。根据近几年来的资料统计有以下几种情况5①营养不良患者的术前、术后支持治疗。②严重的创伤、烧伤等高分解代谢的患者。③肿瘤导致的营养不良。④老年营养不良、畏食症。⑥中风、昏迷等管喂治疗的患者。⑦口腔、耳鼻喉科手术后需流质饮食的患者。⑧消化管及食管的手术术中可置胃管或空肠造瘘管术后从第3d可以进行肠内营养不仅能改善氮平衡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胃肠道功能与生理功能的恢复。22禁忌症:下列情况不宜应用或慎用肠内营养①小肠广泛切除后早期1个月内。②处于严重应激状态、麻痹性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腹膜炎、顽固性呕吐或严重急性期腹泻。③空肠瘘缺乏足够小肠吸收面积的病人。④年龄3个月的婴儿不能耐受高渗的肠内营养。⑤症状明显的糖尿病、接受大剂量类固醇药物治疗及糖耐量异常的病人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高糖负荷。⑥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及长期少食衰弱的病人。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