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山川一片萧条直到边疆的尽头敌人的骑兵犹如交加的风雨来势汹汹。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战士在前线出生入死而营帐里头却依然歌舞升平。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深秋的大漠枯萎的边塞草木孤独的城堡落日的余晖下战斗的士兵寥寥无几。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身受皇恩却时常轻敌身处边境险要处尽力抵抗敌军却不能解除敌人对孤城的围困。战斗失利。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出征的战士久久戍守边塞何等艰辛思妇在别离后是何等的悲伤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长安城的思妇相思成灾欲断肠出征的战士在蓟北城楼回首长安城望眼欲穿。边庭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动荡不安的边境该怎么度日边远地区除了苍茫又有什么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两地相思。
“杀气三时作阵云”一联是描写边塞上随时都有战争。“三时”是春、夏、秋见。春、
f夏、秋是耕桑的季节古人作战一定选择冬季可以不妨碍生产而且容易征召兵士。“阵云”是某一种状态的云据说出现了这种云就预兆着会发生战争因为这种云是“杀气蒸腾而成”。现在说春、夏秋三时都有阵云可知终年都有战事。巡逻时敲的铜器响了一夜那声音听了让人心无比寒冷。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怀念李广。
元、天宝年间唐朝对突厥、回纥、吐蕃连年有战争。对于这些战争当时的诗人一般是不反对的因为是卫国战争。对于参加这些战争的将士又常常歌颂他们为民族英雄认为他们是为国死节不是为了贪功受赏。“死节从来岂顾勋”一句就表现了这个观点。但对于战争本身他们是反对的或说憎厌的因为”沙场征战苦”驱使无数人民去“暴骨无全躯”。因此归根结底最好还是有一位象李牧那样的将军驻守边塞以守备为本既不让敌人侵入又不至于发生战争。
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极为复杂的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概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一方面是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颂扬另一方面则是对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不满。作者对当时边塞用兵而将非其人的情形是有看法的亦不讳言征战的艰苦但不失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照更增添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
f这首诗有对战事的概括叙述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有对生活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战斗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