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展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所谓课题研究,指的是教师以自身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一种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方式,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课题分规划课题与个人课题。规划课题一般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分为国家、省、市、区(县)级课题等,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进行规划、申报、评审和管理。“个人课题”一般是指由教师个人独立或教师小组合作承担的课题。它是一种切合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对改进教师自己教育教学有用的、能够促进教师自己专业发展的课题。①从研究目的看,“个人课题”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比如:研究如何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班级学生的参与度的问题,这些课题都是真实的、有实效的课题。②从承担者的角度看,“个人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教师即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角,而不是配合专家进行研究。当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专家的引领、帮助和指导。③从研究内容看,“个人课题”一般是小课题,对老师更具研究价值和意义。一是:小课题研究的是教学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研究上的付出,必定从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得到回报。二是:务实的小课题研究必定让每个教师真正参与其中,及时反思、总结,寻找对策。当研究的成果真正有效时,它的及时推广、持续应用,会内化成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够较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些个性化的小课题它来自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需要一定的但却不是高深的理论作指导,所有这些,让老师们感受到它的“可望又可及”。当然,老师们把这些小课题申报给各级教育研究部门得到批准后,也将成为规划课题,加强管理,更有利于课题的开展。二、开展课题研究的流程。1、一是选题。问题从哪儿来?第一,从疑难中寻找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学生个体和群体变化的加剧,教学时,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或困境。例如一,新课程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在参与教育活动中亲历知识发生的过程、体验其存在的价值,并在互动中不断生成。不过,理论与实践之间总是一对矛盾体,教师的设想、计划与实际效果之间总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至少说教师的付出与教学实效不成正比,有时还存在负效益的情况。例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