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试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王雪娜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38期
摘要:本文系统论述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着力对其理论体系进行全面深入剖析,并对其教育要与生活和社会密切联系、教学中坚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等现实意义进行了全面阐述。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16002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府晓庄学校的创始人,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理念,成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1923年,陶行知辞去东南大学教授职务,专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至1926年期间,他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在此过程中,他开始注意农民问题和农村教育问题。1926年下半年,他到南京附近考察乡村教育,成立乡村教育研究会。19271930年,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并创造性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来源于陶行知的亲身实践经历,正如他自己所说,生活教育“是在晓庄一面试验一面建设起来的”。生活教育思想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其涵盖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多个维度,是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概括起来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进棺材才算毕业”。以上观点全面诠释了陶行知先生对于生活教育的深刻认识,彰显了生活教育理念的可贵之处。“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它深刻揭示了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和一致性。教育包含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他坚持以“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才是好教育、有效的教育,并且这种教育指终生教育,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终身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理论内核,它诠释了教育与社会、学校的关系。陶行知先生强调指出:以社会为学校,学校和社会打成一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社会即学校理论凸显了社会与教育的关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