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周作人:沉默背后不是金
作者:郭宇一来源:《传奇故事下半月》2009年第18期
西方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性格决定命运。这话虽然略显绝对,但用来观照周作人的一生,却多少有些应验。周作人学富五车,博学多才,成就颇高。虽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如果他一生处于和平年代,多半会成为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大学问家。而他偏偏生于中国社会最动乱的年代,时代与环境的要求同他的个性相悖,换言之,他性格的弱点或者说缺陷在这非常的历史时期被放大,对他的行为产生了关键的影响。
周作人个性中具有极大的依赖性。这似乎与人的天性有关。周作人自幼是一个乖巧、文静的孩子。他的母亲鲁瑞老太太在周作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孩子很安静,很少哭闹,就是肚子饿,也只是努着小嘴左右觅食,也不哭。老人家说他的性格和顺,遇事很好商量,对人谦和。
这样的禀性,恰巧遇到了一位比他年长四岁的大哥鲁迅,而且这位大哥又是那样地有责任心,对这个二弟那样关爱有加,这自然就更加助长了周作人依赖性格的形成。周氏兄弟之父周伯宜去世时,鲁迅刚刚15岁,周作人才11岁,这两个小兄弟从此便相依为命,经历了共同的人间冷暖及世态炎凉。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里,长子,尤其像鲁迅这样的“承重孙”,在家族中所承担的责任是很重大的,再加上他比患过天花、身体较弱的二弟要大四岁,而且鲁迅又是那种什么事都敢于担当的天性,这就自然地决定了只要两人在一起的时候,什么事情都由鲁迅做主、鲁迅出头。在父亲病重期间,跑当铺、请医生、抓药这些繁重琐屑的事务,都是鲁迅承担的,周作人有了这样一位可以依赖的长兄,凡事就更加不愿出头露面了。
在整个青少年成长时期,周作人每一步人生道路扎乎都是由鲁迅为他筹划安排好了的,而且大哥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大哥为他铺好了路,他只管顺顺当当地走过来就是了。他们先后到三味书屋读私塾,先后进入南京水师学堂,先后留学日本,先后到北京住在绍兴会馆,先后在北京各大学里教书,先后迁入八道湾胡同一起居住……周作人在日本与羽太信子结婚后,鲁迅结束了自己的留学生活回国,他对好友许寿裳说:“你回国很好,我也只好回国去,因为起孟周作人号将结婚,从此费用增多,我不能不回去谋事,庶几有所资助。”这在鲁迅自己是作出了牺牲的,而周作人却并未因此有过什么负疚和抱歉的表示,好像认为这是很自然的,大哥就应该为他这样做似的。
周作人学成回国后,在鲁迅的举荐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