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第1、2段是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第3、4段是揭露“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第5段正面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和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第7段揭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8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第9段从正面具体而形象地阐明“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
3
f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2.研习第一部分: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体会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的表现力。(1)提问: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讨论,明确: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本文写于19345年6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怆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僧恶和鄙视。(2)提问。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
4
f讨论,明确: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不是“丰富”,还要“大度”,“只是送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