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眼光决定价值:旧报纸的新生命解析,导写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旧报纸,若是卖给收废品的,一斤大约三四毛钱。但上海吴江路就有一家老报纸馆专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日报》和《文汇报》等老报纸,每张能卖到200多元。原来,商家打出的宣传是这样的:为自己或者是亲人买一份生日老报纸吧!颜色已发黄的老报纸配以充满怀旧情调的包装,就有一些历史的韵味。顾客主要是二三十岁的上海市民,他们或者购买自己出生那一天的报纸,看看自己出生那天世界发生了哪些事,或者买来赠送给长辈,以引起长辈对青春的回忆。三四毛钱一斤的旧报纸得以卖出每张二百多元的高价,价钱翻了千倍以上,可谓极高的附加值了。可商家刚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曾引来多少人的嘲笑啊!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实践创新:问题解决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审美情趣
【审限制性
题】
f1内容限制。题目所给的是一个现象,要求考生探讨的是一斤大约三四毛钱的旧报纸每张能卖到200多元的原因。考生若“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则视为偏题或跑题。2立意限制。材料最后一句是一个转折,“可商家刚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曾引来多少人的嘲笑啊”,因此最佳立意应从商家和嘲笑者的关联角度来确定。3思维限制。本题材料属于一事涉及多人型,一件事高价卖老报纸,不同人商家、顾客和嘲笑者,考生不管从哪个方面切入均需要体现对材料的综合思考。4情感指向限制。材料叙述了商家的成功之后有一个转折:“可商家刚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曾引来多少人的嘲笑啊!”这个转折中蕴藏着对商家的肯定,以及对嘲笑者的否定,考生不可以赞同嘲笑者。开放性1立意角度具有开放性。卖旧报纸这一事件涉及商家、顾客和嘲笑者,构成他们之间联系的连接点较多,因此立意范围比较大,具有一定的开放性。2思维开放。材料中的事件是旧报纸卖出高价,考生可以剖析背后的原因,分析旧报纸何以能卖出高价。旧报纸之所以能卖高价,是因为当初商家看到了顾客的“未来需求”,或者说商家引领了顾客的消费方向。也可以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立意,抓住成功的关键,探讨怎样将这种成功推而广之。同样一张旧报纸,若是卖给收废品的,一斤大约三四毛钱;若是卖给过生日的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