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制度的竞争,是谁能够在制度的改革上最好,谁才是真正的赢家。两岸在制度的调整上,能够有互补互通的空间,比如说中钢和台湾的产业合作可以作为大陆的参考,股市房市的过热可化解降温,而不是迅速破灭,大陆通过称之为知识财产权来保证创新的动能,这些方面都可以两岸多加交流。我在这里要提到一位温世仁先生,这位台湾企业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还是慈善家。两年前过世的英业达所说的消灭贫穷才是最大的商机。他到黄羊川,说那里是不用带布景就可以拍电影的地方。他过世一周年的时候有上万人排队去吊祭,他说两岸人民的合作就是改善制度、取长补短,改善经验,相互帮助。
f解决我们对方的内在问题,面对国际的挑战,我们不只是要有医院和学校,更要把医院和学校带到农村去。带到农村去,在台湾所做的一切的努力,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现代化的设备,享有最基本的人权和照顾,这才是真正最贵的待遇。所以我们要的是基本教育、基本建设和最重要的在台湾称之为“基本班底”,在大陆称之为“骨干力量”,就像清华所培养出的学生一样。前几天,楚瑜到南京,在夫子庙前面有一位老先生穿过重重的警戒跑到我们团员面前,说了一句话,宋先生不要打仗。我们共同要让两岸成为共同的市场、共同繁荣的市场,不需要打仗,无论是民族的需求,一个中国大陆和平稳定的中国,是符合世界全球大家共同利益的事情。趋势大家都知道,但是有一条政治的“黑水沟”横在海峡两岸之间,使得双方的交流不能这样顺畅,我们必须从历史来了解这条“黑水沟”的形成,才能搭起和解和合作的桥梁。在历史上,台湾常常被视为“化外之地”,许多福建、广东的人民为了生存冒险来到台湾,那种艰难的过程一般人很难想象。在台湾史里面,民间流通着一条“杜甫悲歌”,一开始是劝君莫要过台湾,台湾恰是鬼门关,知生知死谁都难”,而客家人每个人都会唱的“客家本色”,唐山人过台湾,我要半点钱,唐山人过台湾,身上没有半点钱。他们每天过的日子就是拿着生姜蘸着醋吃,他们都没有埋怨。这些先辈们能够历经风霜落根台湾,就形成了台湾特有的“台湾意识”,这种台湾意识又经过政治的强化,在明清两代形成村船不许下海。台湾的罗汉饺就是这样来的。台湾的乡亲自求多福,说的难听点就是自生自灭。台湾就像一个家道中落,又被卖出去的养女,又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日本人把台湾当成殖民地,一直到1949年。我们努力地打拼,深深体会出艰难的悲情。那种既怀念原乡,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