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关于清华大学导游词
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非常悠久的学校,它所在的地区是北京西北郊的名胜园林区,最早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是一个私家园林。清朝时,这里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道光年间,道光皇帝把熙春园分为两部分,西边的一部分取名为近春园,东边的一部分仍旧叫做熙春园。后来咸丰皇帝即位,将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这就是“清华园”这个名字的最早由来了。而要说到清华大学的建立,则是和一起重大的国耻事件八国联军侵华相联系的,所以老一代的清华人都把我们的学校称之为“国耻纪念碑”。19XX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惨败,于19XX年与八国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款白银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加在一起为亿两。当时的美国政府分得了3200万两,折合美元为2400万元。后来美国政府觉得赔款“实属过多”,所以决定拿出赔款的12在培养留美学生。19XX年,中美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美预备学校,校址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部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那桐批准,于19XX年开始兴建校舍,19XX年,第一批校舍建成,19XX年4月29号学校开学,取名为清华学堂,这就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历史纪元了。
f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校园占地约450亩,全校师生只有1000多人。直到1925年,清华学校才开始招收大学本科生,当时设了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研究院三个部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逐步向完全的综合性大学过渡。1928年成立“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开始得到长足的发展,1929年,清华大学最后一班留美预备生毕业,结束了我们的留美预备学校的历史。1931到1937年是清华大学的蓬勃发展时期,当时梅贻琦任校长,开始广聘名师,实行名主治校,而且还建立起来了在我国工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清华工学院。这一时期被清华人称为“黄金时期”。但是很不幸的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的北平非常不平静,很多大学开始南迁,清华大学首先南迁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来又迁到昆明,与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了8年,西南联大也坚持了8年,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却是清华历史上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如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杨政宁、李政道,“两弹元勋”邓稼先,都是毕业于西南联大时期著名的民主人士闻一多、吴晗等,都在西南联大任教。当时西南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