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要强。Uyermura1996对EVA指标解释股票价格变化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VA指标的解释能力为40,而传统指标的解释能
f力最高为13。Che
和Dodd(1997)的研究表明,EVA指标是衡量公司经营业绩的一个有用指标,其指标的解释能力为41,而传统会计指标的解释能力为365。二是比较研究采用了EVA指标和EVA业绩评价体系的公司与没有采用的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表现是否存在差异。JamesS.Wallace(1997)和Ster
Stewart咨询公司(1999)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VA指标和业绩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我国较晚引入EVA,所以国内对EVA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基本上是在对EVA做介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谷棋、于东智(2000)在《会计研究》上发表的文章《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这篇文章对EVA产生的思想渊源、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详尽的叙述。孙铮,吴茜(2003)从价值问题入手通过对价值和价值创造的分析与评述阐明了经济增加值和企业价值的内在联系及其在价值计量和评价上的作用。同时,阐明了EVA对传统会计准则的修正及其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王宏新(2004)认为经济增加值作为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在我国,近年来才得到关注,且其在企业中的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探讨EVA运作办法的中国化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撰文着重分析了EVA在我国运用时存在的问题和其本身的局限性,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汪建红、曹建华(2006)对我国传统奖金制、股票期权制与EVA激励机制作了对比,指出EVA薪酬激励计划可望使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保持一致,使其站在国家的立场去经营企业。陈萍,朱霏(2007)认为EVA评价体系可以促进管理者进行有利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经营行为,但这一指标体系在我国全面推行还有许多困难,在实际运用中应做适当调整并加以特别关注。朱君,牛晓虎(2007)阐述了EVA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障碍,并进行了简要的原因分析。孟静怡(2007)重点研究了新会计准则下EVA指标中,税后净营业利润和资本总额的调整项目及加权资本成本率的确定方法。池国华,张智楠(2008)结合中国企业环境深入探讨EVA在价值管理领域应用的科学性问题,尤其是它的计算难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王化成,陈咏英,佟岩(2008)对国有企业建立以EVA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体系进行了思考,阐述了EVA计算过程中涉及的调整事项,国有企业建立EVA价值管理体系需考虑的问题。彭佳(2008)认为EVA反映了信息时代财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