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三年级上册数学3课时1课时4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物体的面的边线,让学生感爱、体验周长。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摸的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5学生课前准备1捡拾2片树叶。2直尺或三角尺,毛线或细绳、卷尺。3在家长的指导下、配合下测量自己的头围、腰围等,并做好记录。6教师课前准备教学之前先用百度网页搜索“认识周长”的相关教学资料,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等作为参考,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研究课
f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再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一些相关图片.
及相关习题。通过整合教学方案、相关教学素材并结合学情设计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直尺、线、皮尺、部分实物、卡片等。
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44、45页的内容。教材分析《什么是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身边的物体的面的边线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设计理念](1)注意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2)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3)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
f握周长的比较方法。3、能初步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目标:2(.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积极参与探索测量周长方法的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在活动中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3、感受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