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遍,中小股东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因此,借鉴英美外部治理模式中的“用脚投票”的代理权竞争机制,完善我国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时机尚不成熟。
二、公司外部治理模式国际比较分析
目前,由于各国公司所处历史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环境存在差异,因此在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其中突出的公司治理模式代表是以德日为代表侧重公司内部治理以及以英美为代表侧重公司外部治理,通过分析借鉴两者的治理模式的差异,为我国公司治理的进路选择提供借鉴。
(一)英美公司外部治理模式的特点
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显著特点是侧重于公司外部治理。这一模式的选择主要基于英美国家资本主义市场发展完善,市场交易中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为实现有效治理公司的目的,英美国家选择通过外部经理人参与公司管理的外部治理,此种治理模式在英美盛行得益于其完善的资本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可以实现对参与公司治理的外部经理人有效约束和激励。在市场竞争理论下,外部经理人的回报与公司绩效直接相关,这就促使了外部的经理人恪守职责,高效责任的履行,通过提高公司业绩,让股东获得回报,从而得到股东的充分肯定,只有这样经理人才能实现相应的回报。通过这一机制的良性循环促使英美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德日外部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
较之英美,德日公司侧重于内部治理。这一治理模式的选择源于德日国家政治层面都倾向于集权,受之影响两国公司股权结构也表现出较为集中的特点,法人与银行相互持股的现象较为常见。国家和公司的政权与股权集中的情形决定了德日两国在公司控制权市场中恶意收购较为少见,因为较之英美公司股权分散的特征,德日公司恶意收购的代价显著较高,且德日企业间交叉持股现象又较为普遍,当出现敌意收购时,关联企业的联合抵制将会进一步增加收购成本,因此,这也是德日公司控制权市场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德日公司股权集中的特点决定了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紧密相连,德国企业治理的外部监督中,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监督作用微弱,为提高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交易效率,德国通过取消证券交易中资本增值税的改革方式,改变大股东交叉控股的局面,有效提升了德国在国际市场的公司竞争力,发挥了公司控制权市场在公司外部治理的作用,有力促进了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发展。与德国大股东和法人控股模式相比,日本公司股权结构是主银行制,此种模式在公司外部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治理曾对日本公司治理产生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