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传感器原理及应用(2100011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声像技术学分:3
总学时:54(理论学时数:27,实践学时数:27)考核方式:考试
二、课程定位
《传感器原理及实用技术》是高职三年制电子、机电及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本课程信息量大涉及的范围较广且各章节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此外,由于传感器的应用场合十分广泛,因此该课程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
三、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评价方法以及在自动控制领域的应用,掌握智能传感器的设计方法。通过本课程的讲授让学生掌握针对不同的被测量对象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设计合理的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进而能解决自动检测装置和系统中比较复杂的测量问题,为将来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1.采用多层次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力培养遵循由浅入深、从知识掌握到能力培养过程。在教学中,强调课堂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也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将实践能力培养划分为实验课、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毕业设计三个层次进行培养。2.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传感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教学中注意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有些实验原理直接在实验室讲解,直接进行实验,实践说明这是一种易教易学的方法。3.尝试开放式教学
5
f课堂教学中,为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的互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4.不断研究教学方法和内容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与其它院校教师相互交流传感器教学经验,多次参加相关专业学术会议等,教研组的传感器技术服务中心与“传感器”厂商长期合作,及时了解传感器技术发展动态,有力的促进了本课程的教学。5.考核方式考试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随堂练习、实验成绩、期末考试多项成绩综合评定,客观地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教学手段1.课堂教学用PowerPoi
t设计与制作了本课程全部内容的多媒体课件讲稿,课件设计有大量Flash动画,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教学信息量大,使学生易于理解。2.实践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平台构成从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应用实验到毕业设计各层次的良好实践性教学环境,实验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