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三单元课标与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体积(容积)单位及名数换算。本单元知识也是今后学习圆柱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知识基础。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数学学习中多次把长方体、正方体木块作为学具对它们的形状有了整体的感受。知道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物体是什么形状这给学生学习本单元打下了基础。2本单元系统、深入地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以及体积单位的相关知识比以前的知识更加深入细致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要重视探索体积公式的过程关键是通过一系列操作与动手实践活动理解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类比生活中的常见物体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降低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通过实例,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建立其表象,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教学建议: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