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宏观状况
20080703
社会物流总值大幅增长。200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值达295437亿元,同比增长27(按现价计算),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其中:工业品物流总值为249570亿元,同比增长268;农产品物流总值为11261亿元,同比增长25;进口货物物流总值为34193亿元,同比增长40;再生资源物流总值为278亿元,同比增长183;邮政物流总值为136亿元,同比增长32
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例继续下降,但比重仍然偏高。200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4974亿元,同比增长136,较同期物流总值275的增长速度低139个百分点。其中:运输成本为14028亿元,同比增长151;仓储成本为7376亿元,同比增长151;管理成本为3570亿元,同比增长73。
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社会物流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2003年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社会物流总值的比重为84,比2002年又下降了11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社会物流总效益在不断提高。
从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例关系看,1991年社会物流总成本相当于GDP的24,2003年缩小到214,这一比例比美国、日本等物流发达国家高出1倍多3。据统计,目前我国一般工业品,从出厂经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这些费用上的消耗以及大量存在的库存为物流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4。
目前,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我国整体国民经济良好而稳定的增长势头;
不断增长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以及外国投资者对于物流服务外包的强烈愿望;
物流行业巨大增长潜力;
政策上,我国政府坚决鼓励物流市场的发展;
我国企业将运输和仓储功能外包的比例日益增大。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
(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见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f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活动,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