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观点。(2)积极配合教师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创造性学习,大胆进行能力锻炼。(三)课程教学后要求1对教师要求(1)反思授课方式、板书设计和教学效果等,及时修正教案和课件。(2)认真批阅作业,做好辅导答疑,追踪授课效果。2对学生要求(1)认真复习所学内容,及时总结学习收获。(2)高质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课后作业。(3)利用课外时间或假期积极参加调研和实践,运用领导思维思考各种问题,增强实践体会和认知。四、教学条件需要多媒体教室、影像资料、案例和网络教学平台等。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序号教学模块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1掌握护理学的性质与范畴,护理学的任务与工作方式,护士与1护理工作入门患者的权利和义务,患者角色适应中的问题,护患关系基本模式、建立过程及对护士素质的要求;2理解医院的性质、任务、特点、类型及组织结构,现代护士的角色,患者的角色特征,指导患者角色适应的措施,护患关系的性质、基本内容及影响因素;3了解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护理专业的特征,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角色的概念及特征,历史护士的角色。护士基本素质训练1掌握护士的行为规范;2理解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3了解素质的概念。1掌握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人的自我概念及健康与疾病护理基本理3念养成的关系,系统论、需要理论,压力与适应理论、适应模式和自理理论;2理解整体护理的概念及意义,人、健康、环境、护理的概念,沟通理论和健康系统模式;3了解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跨文化护理理论。4护理工作方法和能力培1掌握评判性思维的概念、特点及构成要素,护理程序的概念、基本步骤,收集资料的目的、来源、内容,护理诊断排序原则、8626学时
2
f养
制定措施的要求,实施评价的方式、步骤,健康教育的相关概念,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程序,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及应对方法;2理解评判性思维的标准、步骤和方法及实际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基本要素、实践程序和步骤,护理程序的每一步骤的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健康行为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健康教育的模式,护士条例和执业注册相关的法律法规;3了解循证护理对护理学的深远影响,护理程序的历史发展,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