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易
f(注:地区为不考虑地区,Y2<1)结合表1表8来看,可以得到以下分析结果:1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从空间角度来考虑杭州地区四块数据样本地区的出租车资源“供求匹配”程度有四条分析结果:(1)无论是早高峰、晚高峰还是平时时间段,西溪湿地与西湖附近地区永远是四块样本地区中最容易叫到出租车的地区,说明本地区专门针对景区的特殊情况进行了出
12
f租车运营的特殊处理,供求匹配程度良好;(2)黄龙体育馆地区以及武林广场地区在数据中显示出了与网络相关资料相悖的
数据。这说明,该地区出租车资源分配的规律十分复杂,无法得出直接且明确的结论,需进行进一步的论证与分析;
(3)德胜社区是杭州市较大的居民生活区,结合表中数据来看,德胜社区在早高峰与晚高峰时期的F等级为极困难。这能充分反映群民区人民的出行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且车辆分布也较多,但始终无法保证人民群众畅通出行。从这个角度看,杭州居民区出租车供求匹配程度并不高;
(4)火车东站与汽车南站两个交通枢纽在整体上来说,出租车的供求匹配程度良好,但火车东站在平时时段较难叫到出租车,需结合东站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匹配程度。
2在空间固定的情况下,从各个不同时间段考虑有两种情况:(1)综合看来,杭州市晚高峰期间出租车资源配比程度优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出行群众的资源需求;早高峰时,配比程度也可以达到一般水平,除去生活区有些许的困难,其他地区都可以保证优质出租车服务满意;(2)但在日常时间段时,杭州地区四块数据样本地区的状况却不太相同,日常人流量较大地区未能保证出租车资源的百分比分配到位,或许有过多的出租车分布到了人流稀少的地区。由此看来,日常时间段杭州地区出租车资源分布与客户需求并不完全贴合,还有改进的空间。综上所述,杭州地区的出租车资源“供求匹配”在针对不同时间或空间时体现出来了高低不一的程度水平。从侧面说明,出租车资源“供求匹配”程度的研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可仅仅根据一两个数据指标进行某地区的测评。525问题一模型检验与评价
1模型的检验:h为杭州地区四块数据样本地区的打车平均难易程度,具体数据见附录92;F为通过建模得出的,由本文自定义的打车难易程度(已将F的五级难易程度转换为h的三级难易程度,即难度最大值均为3)。图7表示F与h两种打车难易程度的对比。由图7可知,两种难易程度相互匹配但又有一定的差别。这说明模型在忽略外界因素的情况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