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动法的发展、我国劳动法的发展简况,
以及国际劳动立法。课后应重点复习劳动法的诞生、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及核心劳动标准。
第二节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并理解劳动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正确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并能熟练运用。教学重点:
劳动关系的特征及其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教学难点:劳动关系在实务中的认定教学方法:讲授、讲练结合、案例分析教学环节:I目标投放学习目标:1掌握劳动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劳动关系的概念、特征。2了解劳动关系的分类3正确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II回顾复习:简要回顾上节内容,并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劳动法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仅供学习与参考
f学习资料
2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有哪些?3核心劳动标准的内容有哪些?III新授一、劳动法与劳动(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为关系劳动之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劳动法上的劳动1广义的劳动人类有意识且有目的的肉体上或精神上的操作。2劳动法上的劳动(狭义劳动)
(1)职业劳动
思考:
学生实习或兼职是否属于劳动法上的劳动?(2)契约劳动基于劳动合同关系上的劳动义务(3)从属性劳动劳动者的劳动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指挥、支配(4)生产、经营性劳动(5)有偿劳动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一)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的概念广义的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是狭义的,但因其在实践中非常复杂,不好界定。台湾民法大家史尚宽认为:“劳动关系谓以劳动给付为目的的之受雇人与雇用人间之关系。”2008年公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第3条曾经将劳动关系界定为: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成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但正式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删去了该规定。立法者之所以不愿对劳动关系作出明确界定,盖因为劳动关系非常复杂,认定时需要考虑
仅供学习与参考
f学习资料
诸多因素,成文的规定难以周延。因此,劳动关系的概念还需概括一些为好。一般认为,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2劳动关系的特征
(1)主体特定
劳动关系的主体仅包括劳动者及其用人单位。(2)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劳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