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电紧张扩布影响附近膜电位定义阈上刺激产生的快速、可逆转、可转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过程:阈刺激→Na内流(正反馈)→峰电位→复极机制:Na内流的平衡电位“全”或“无”特点动作电位不衰减传播兴奋传播:局部电流(不是局部电位)局部电位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过程:电→化学→电。即:动作电位至突触前膜→Ca2通透性升高→囊泡释放Ach→Ach与终板膜(突触后膜)的N型受体结合→Na内流→终板电位(关键:终板膜不存在Na的电压门控通道)→电紧张扩布→邻近膜(一般的肌细胞膜)除极化→阈电位→动作电位→整个肌细胞兴奋(四)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单向突触延搁易受环境影响
特点
组成:血浆(50~60)血细胞(40~50)重量:占体重7~8(70~80mlkg或42004800ml60lg)失血对机体的影响:一次失血不超过全血10(420~480ml)无影响,20有严重影响运输功能缓冲(NaHCO3H2CO3)一血液免疫和防御密度:10251030晶体: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不能通过细胞膜)渗透压胶体: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不能通过血管)pH值:735745
第4页(共53页)
f西医综合核心讲义图表式知识点总结
形态:双凹能量来源:糖酵解(因无线粒体)维持钠泵能量去处维持双凹形状血沉(悬浮稳定性):只与血浆有关。球蛋白、纤维蛋白质、胆固醇使之加快。男性:015mmh;女性:020mmh等渗溶液:09NaCl和5葡萄糖溶液生成原料:珠蛋白铁维生素B12叶酸内因子生成调节:EPO雄激素寿命:120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Ⅲ(慢而弱)蛋白质C系统:PC,TM凝血酶调制素TFPI(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主要的抑制物(来自内皮细胞)来源: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抗凝血酶Ⅲ作用:加强刺激TEPI释放增强纤维蛋白溶解
(二)红细胞
(四)抗凝与纤溶
肝素
活性最强的蛋白酶:纤溶酶黏附:vWF因子是血小板黏附于胶原纤维上的桥梁ADP最强的聚集因子TXA2血栓素A2聚集因子胶原凝血酶第1期:松软的血小板栓子止血过程第2期:牢固的血小板栓子(启动外源内源凝血系统)A:凝集原A,凝集素抗BB:凝集原B,凝集素抗AAB:凝集原A和B,凝集素无O:凝集原H,凝集素抗A和抗B
(五)血小板止血功能
种类
ABO血型系统
Ag本质:红细胞上的糖脂和糖蛋白,基因位于第9号染色体Ab本质:lgM,不通过胎盘O型:OO基因型A型:AA,AOAB型:ABB型:BB,BO
(六)血型
注意:ABH抗原也存在于淋巴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Rh阳性者占99Rh血型系统D抗原最强,基因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