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桡动脉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
作者:林少群周雪霞徐秀凤
【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50例需要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其中214例采用桡动脉穿刺;136例采用股动脉穿刺;100例采用颞动脉穿刺。对3种穿刺法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局部瘀斑或血肿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无差异,P>005;桡动脉比颞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X2508;P<005)而局部瘀斑或血肿发生率低(X21067;P<001)。讨论桡动脉位置表浅,其搏动易触及,定位容易,穿刺误伤机会少,操作手法易掌握,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总结并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监护室内的新生儿在治疗过程中,常需抽取血液以协助诊断1。由于新生儿血管细小,动脉搏动弱,不易触及,凝血功能差。操作技术要求高,如操作不慎易导致穿刺失败。对需频繁采血的患儿,如果对同一部位的血管反复穿刺抽血更易造成穿刺部位的各种并发症如:瘀斑,血肿。为了保护血管,减少并发症,我科除了采血用股动脉,
f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聂动脉穿刺采血外,还根据桡动脉的解剖位置,穿刺点选择在第一腕横纹处或第一至第二腕横纹间,桡动脉博动点在茎突与前臂内侧中线的中总线。从2006年开始试行从桡动脉采血,效果良好。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需采血的新生儿450例,其中男261例,女189例。胎龄30-41(336±28)周,年龄05~23(28±19)天,体重1050~4100(2430±270)g,随机分为3组,其中I组214例采用桡动脉穿刺,II组136例采用股动脉穿刺,III组100例采用颞动脉穿刺。12操作方法121物品准备茂康碘消毒液、无菌棉枝、一次性头皮针512头皮针,一次性2ml或5ml注射器,采血试管及容器。122体位新生儿采取仰卧位。桡动脉穿刺时上肢外展,掌侧向上平放,暴露穿刺侧前臂;股动脉穿刺时穿刺侧大腿外展与躯干呈45°角、垫高穿刺部位,使腹股沟展平,膝关节呈90°角2;颞动脉P>005动脉穿刺时充分暴露额部、顶部或颞部动脉。123穿刺部位桡动脉搏动点在桡动脉博动点在茎突与前臂内侧中线的中总线,穿刺点选择在第一腕横纹处或第一至第二腕横纹间3;股动脉穿刺点为脐部斜45°角与腹股沟连线处;颞动脉(额部、顶部或颞部)能用肉眼看到或触及其动脉搏动和走向,穿刺点选择在搏动点退后03cm~05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