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命题学校:惠州一中
六校分别为:广州二中、中山纪中、东莞中学、珠海一中、深圳实验、惠州一中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考生号的标号涂黑;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及学校名称填写在答题卷的密封线内。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及答题卷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和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历():“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意为经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希腊语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历史是史学记录B.历史必得亲身经历C.历史可任意评说D.历史应“实事”而“求是”2.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井田制开始瓦解B.商品经济发展C.小农经济兴起D.家庭手工业产生3.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4.《百家讲坛》兴起明史热,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的更替B.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C.国力对比的变化D.文化途径的迥异5.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F1况。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A.甲午战争以后B.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