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技术
【摘要】低应变反射波法具有检测过程简便迅速、费用低、检测结果较可靠等优点,是普查桩身完整性最为常用的检测方法。熟悉其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场操作要点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讲述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现场检测的一般过程,介绍了该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及需注意的问题,为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应变反射波法;完整性低应变反射波法可判定基桩的缺陷程度、计算缺陷在桩身中的位置,从而判定桩身完整性。通过多年来的发展,低应变反射波法的理论日趋成熟,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工程检测中,且得到了工程界的普遍认可。由于实际情况与理论模型的差异、地质条件、桩型等因素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判定,在采用该方法对基桩的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时需特别注意。1、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桩的桩身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于桩顶施加低能量激振信号,产生的应力波沿桩身自上而下传播过程中,若遇到断桩、蜂窝、夹泥、孔洞等不连续界面及桩底面时,将产生反射波,通过分析反射波的幅值、波形
f特征,就能判断桩的完整性。2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的一般过程21检测前准备工作当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且不低于15MPa
后方可检测。在进行检测工作前需详细了解被检测工程的地质资料、桩基设计文件以及成桩工艺及成桩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同时须凿去桩顶浮浆,清除桩头的杂物和积水,保持桩头的清洁、干燥,露出新鲜密实的混凝土面,并用手砂轮在距桩中心23半径处磨34个20cm2左右的平面作为测点,以便安装传感器,特别注意测点应坚硬、水平,不能松动、开裂。
22现场检测使用黄油、牙膏等材料作为耦合材料将传感器牢固的黏结到磨好的测点处,传感器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不得滑动。根据桩型、桩长、地质条件的相关因素选择合适的锤即锤垫:大桩、长桩应选择较重的、产生脉冲波较宽的锤,小桩、短桩应选择较轻的、产生脉冲波较窄的锤。在合理设定测试参数后通过锤击桩中心点或距测点不小于12半径且坚硬密实处产生冲击脉冲,同一测点同一锤击点应接收多个信号进行叠加去噪,提高信号质量。采集到的信号应不失真、不消波,尾部信号不产生零票。一般情况下每根桩应有3个或3个以上的测点,使检测数据能包含全面的桩身完整性信息。
f23数据分析与完整性判定使用大于2000Hz的频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低通滤波,去除高频干扰信号。对桩底信号较弱的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